电动、智能、网联、共享,被视为智慧出行的四化趋势。而从布局者来看,目前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均在布局, 加上资本推波助澜,传统车企创新与新车企兴起并行,而以BAT为首的强在内容生态的构建,在车联网物联网打造上占有相当优势。
从2B和2C端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在商用领域的应用迫切性高于在乘用领域,包括智慧物流、商用无人机等。在刚过去的双十一中,你收到的包裹或许有一部分就是由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物流机器人所执行的。
智能化会威胁就业吗?
近日,任仕达中国中高端人才搜寻与甄选部华东区总监江越(Chris Jiang)接受《劳动报》采访,就无人驾驶或引发的就业恐慌,发表观点:“人类就业并没有因自动化下降,新技术带来就业结构调整与再分配。任仕达报告长期跟踪调查显示,先进的技术每年使全球的就业总量增加约 0.5%。”
任仕达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一,2006年启航中国。任仕达中国总部位于上海,覆盖全国300多城市网点,提供中高端人才搜寻、岗位外包、人事代理、培训咨询等定制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任仕达每年出具全球性及本土性的任仕达雇主品牌调研报告、flexibility@work、工作趋势报告等,为企业及人才洞悉就业市场、雇主品牌建设、职场环境应对提供依据及见解。
诺贝尔奖获得者瓦西里 · 莱昂蒂夫曾说过, 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精神功能的锻炼中取代了人类, 就像机械力在体力工作中取代了人类一样。这意味着人类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必然会减少,就像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首先被减少,然后被拖拉机的引入所消除一样。Chris指出,人如马的比喻经常被引用为对未来工作的关注, 马几乎完全被汽车和拖拉机所取代,但人类就业并没有因为自动化而下降。人不是一个呆板的小马。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的技能却不断提升并适应了新的变化。
新技术推动产业链就业结构调整
Chris说:“新技术影响就业结构,带来就业再分配,所谓的就业恐慌,更多是对于自身技能的恐慌,对此,我们更应提升技能积极面对。”
过去几十年,虽然机器直接替代劳动力确实减少了自动化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但也有一些重要的补偿机制。
首先,自动化生产降低了产品价格,导致了产品的额外需求增长,进而通过供应链与自动化行业相连的行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客户)的劳动力增加。例如,当汽车制造业因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更多汽车的同时,钢铁行业(向汽车制造商提供支持)也看到了需求的增加,从而扩大了就业。最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出和就业都增加。
虽然自动化对就业产生了负
面的直接影响,但由于存在大量的积极反补贴机制,对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净影响。
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分别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其中,与智慧出行相关的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大数据等等。而从接触的猎头中高端人才岗位来看,相关车企早在2015年就开始招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提前布局。
新技术出现,带动市场对于人才新需求,新兴岗位出现,但同样的我们也看到与之相关的运营岗位、内容岗位、甚至包括基础性技术岗位的需求。如前文提及的电商物流,无人驾驶参与其中一环,但快递送到我们手中的这一过程当下依然由人来操作,这类基础性岗位也正是在互联网电商技术下发展增加需求量。这类工作在任仕达报告《flexibility @work 2019(未来工作展望)》中称之为最后一公里工作(Last-mile work)。同样该报告也指出,自动化每年将推动总就业率增加0.5%左右。